找到相关内容470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治病的真理---3

    、唾腋、粘液、关节液、尿。”.....   通过这样身念处的修习,一位有善根的行者能如实的观照身体的各个位置和部位,消除对身体的邪思惟,破除,进入四色界定,依靠定力消除对身体的执著。   “复...住耶?于此,诸比丘!比丘于法即,观法而住。又诸比丘!比丘如何于法即,观法而住耶?于此,诸比丘!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,知:“我于内贪欲存在。”;于内贪欲不存在者,知:“于我内贪欲不存在。”彼知未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184627.html
  • 《长阿含经》和《长部》的核心教导

    ,……乃至灭覆蔽心者,除去欲、恶不善法,有觉、有观,离生喜、乐,入初禅。(中略)彼舍有想无想处,入想知灭定。梵志!彼有想无想处想灭,入想知灭定,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生,有因缘想灭。  此段经文略长,...安隐解脱,免于仆使,其心欢喜,无复忧畏。(中略)如负债人、久病在狱、行大旷野,自见未离。  此段经文略长,省略之处,用(中略)示出。此段要义,在于去除,《瑜伽师地论》说:  云何清净诸?谓彼如是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647813.html
  • 什么叫修行

    变通,但于原则上仍应谨守善法,不得逾越了该遵循的分寸。另外从生活的历缘对境中,修行人必须去除欲和弃舍,才能掌握持戒的基本观念。   去欲——欲是指世间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尘境。因能起人贪欲...“少欲知足”,心中不行谄曲求取,不为眼等诸根所牵,安隐淡泊,即可除破五欲的过患。   弃——前说欲是指眼等根对色等尘境生起爱欲染著。若前尘落谢的影子转入意根,追缘过去,逆虑未来,虽然无境可...

    佚名

    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025494873.html
  • 止与观:大师们怎么说?

    中等程度的定力,足够克服之后,转换修内观。此外,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执著或停滞在禅定,而强调需要的是修内观。这些大师中有几位,也都是从他们年轻时就成为和尚,不仅擅长于禅定,而且也是学者。他们已熟习巴利...且最重要的是,让每个人都转向内观修习。   佛使比丘(Achaan Buddhadasa)   著名的佛使比丘(1906-1993)在泰国南部的“解脱自在园”,也允许一个人在达到定力足够抑制的程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346077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

    的不信(疑);后者能对治“除了掉举、惛沈、睡眠、见、慢等”以外的诸(贪、嗔),72可见此四者为的对治。推而论之,的调伏也即是此八心所的生起。虽然如此,针对身心轻安而言,《清净道论》有提供轻安...。后四心所(身、心练达性与适业性)是要在执持一所缘为业处后,通过不断的练习专注于同样的所缘而生起。行者若能成功的生起此八心所,他也就能降伏的。同样的,若在日常生活中行持于“弃”的作行,则有助于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正道修行

    科学诸领域,反之,它专门用来洗涤内心的等杂染。不过,等你修练纯熟之后, 只要对人对己无害,也可以将心的定力任作它用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抑制,同时升起当下的平静与安宁感。若是培养得当、不退失,将来可根据个人业力背景趋向于好的重生。  附带说一下,各种禅相出现,通常正是在我们此处讨论的这个心理时刻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心达到这个状态时,...

    阿姜帖-德沙兰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6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:一、具缘,二,诃欲,三、弃,四、调事,、行法。为什么修止观要具备这二十五方便呢?卷四说:“人弘胜法,假缘进道,所以须具缘;缘力既具,当割诸嗜欲,嗜欲外屏,当内净其心,其心若寂,当调试事,事调已,行于法,必至所在。……呵厌尘欲,如断外缘,弃绝,如治内疾,调适事,如学轮绳,行于法,如作不废。”此二十五方便“约事为观,调粗人细,检散令静,故为止观远方便也。”  具缘是: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2)

    是名巧慧心。复次专心一处。灭诸觉观。境界都息。身心寂静。是名一心。如是方便。能断欲妖媚烦恼。灭除。有觉有观。离生得喜乐入初禅。名初背舍得入二禅。名二背舍。入第三禅。名三背舍。喜乐心内清净得四禅...系缚波旬魔王。亦能降伏一切淫女。令舍要欲发清净心信求佛道是禅波罗蜜身念不净观法。初修行时。能断欲一切烦恼。能除。能断十缠。若人修习。如偈所说   气息轻空风火观  飞行十方无障碍  皮肉筋骨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267187.html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下)

    修   念 处 经   我闻如是。一时。佛游拘楼瘦。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。   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。有一道净众生。度忧畏。灭苦恼。断啼哭。得正法。谓四念处。若有过去诸如来.无所著.等正觉悉断.心秽.慧羸。立心正住于四念处。修七觉支。得觉无上正尽之觉。若有未来诸如来.无所著.等正觉悉断.心秽.慧羸。立心正住于四念处。修七觉支。得觉无上正尽之觉。我今现在如来.无所著.等正觉。我亦断.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676942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

    瞋恚、睡眠、掉悔,内实有疑知有疑如真,内实无疑知无疑如真,若未生疑而生者知如真,若已生疑灭不复生者知如真。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,观外法如法,立念在法,有知有见,有明有达,是谓比丘观法如法,谓也。(c...如法,谓七觉支。」 此处指出,禅修者要观察自己当下心上的结、(欲、瞋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)、七觉支(念、择法、精进、喜、息、定、舍):(a)当内六处与外六处接触时,心上有无「结」的生起?(b)有无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447826.html